师乐官方微信 师乐官方微信
师乐联系电话

400-857-1816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考点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12 17:50:30阅读量:

亲社会行为在学前儿童的行为研究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部分,也是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内容,在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中,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也是一个比较大的考点,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呢?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考点分析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森伯格在1972年首次使用“亲社会行为”这个术语,指的是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而不是像攻击性这样的消极行为。因此,亲社会行为,也称为积极社会行为,属于社会行为的广义范畴,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视为儿童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亲社会行为通常指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如帮助、合作、安慰、同情、关心、谦逊等。这些亲社会行为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身上的最根本原因是移情的发展。移情能力是一种将自己融入他人情感的能力。“移情”和“同情”是不同的。理解他人的感受并不意味着我们和那个人有相同的感受。例如,如果我们理解某人为什么如此生气,并不意味着我们也感到生气。什么是移情?同理心是能够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理解和欣赏别人的感受。作为一种心理素质,它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品质,保持心理健康,甚至取得成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试题经常检查亲社会行为的客观问题,经常把亲社会行为和移情放在一起。

影响学龄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和记忆。如果把学龄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在大树的成长中起着根本性作用的是我们所说的移情,这是导致学龄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根本因素。在移情的基础上,围绕着孩子日常生活的环境,包括父母在家庭中的教养方式和幼儿园中的同伴交流,起到了营养的作用。父母友好的养育方式可以培养孩子更积极向上的性格,让他们更愿意接近和走进他人。父母良好的工作方式也将成为孩子们从亲社会行为中学习的榜样。父母应该以引导的方式对孩子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反应,逐步促进孩子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同伴之间的交流方式和态度也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儿童可以逐渐理解友谊对自己的重要性,并开始为同伴考虑,有亲社会行为的儿童也将成为其他儿童学习的榜样。最后,除了围绕儿童生活的环境外,影响学龄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和这棵大树所处的外部环境是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崇尚和平的国家。因此,我们的整个社会环境提倡对人友好的亲社会行为。因此,幼儿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斯巴达,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古老的希腊国家,它的整个文化是用武力解决一切,这自然会影响其子女的亲社会行为。

内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