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乐官方微信 师乐官方微信
师乐联系电话

400-857-1816

学前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05-12 17:50:30阅读量:

我们经常用“活泼”来形容幼儿,也就是说,学前儿童经常依靠行动来认识和理解世界。儿童运动的发展也应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一般来说,它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整体到部分,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以及无有规律这五点。接下来,我们将进行详细的了解。

学前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首先,整体到部分,即儿童的运动发展是从整体运动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的运动。儿童的运动最初是“拉一根头发,移动整个身体”。即使是像打开瓶盖这样的手部动作,通常也会涉及腿部动作甚至面部动作,而且动作缓慢且不准确。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够迅速而准确地逐渐完成动作,这与绘画等练习是分不开的。

第二,首尾规律,即从上一个动作到下一个动作。根据儿童运动发展的顺序,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谚语“三圈,六个座位,七八个爬行”。这意味着孩子们首先要学会抬头,然后身体前倾,翻身,坐着爬,最后学会站立和行走。例如,当婴儿学会爬行时,他们首先用胳膊爬行,然后用大腿、膝盖和脚慢慢地用膝盖爬行。

第三,近远规律,即从中央部分到边缘部分的运动(远近规则):它从全身开始,从头部和躯干运动开始,发展双臂和双腿的运动,然后是手的精细运动。例如,如果一个婴儿想要一个挂在摇篮上的玩具,他应该首先移动他的肩膀和肘部,用他的整个手臂触摸玩具,然后用他的手腕和手指触摸和抓住物体。

第四,大小规律,即从大肌肉运动到小肌肉运动,主要是指四肢:大肌肉运动往往伴随着强大的大肌肉的扩张和收缩以及全身运动神经的运动,以及肌肉活动的能量消耗。精细动作指的是小肌肉运动,如吃饭、穿衣服、画画、剪纸、翻书等。幼儿园经常开展佩戴珠饰的活动,一方面训练儿童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促进儿童精细动作的发展。

第五,无有规律,即从无意行为到有意行为。无意的行为是指一种本能的行为,不需要意志的努力,没有目的。如果一个成年人在出生后触摸婴儿的手指,婴儿会抓住它。手眼协调的出现标志着儿童的有意运动。有意的运动需要孩子做出坚定的努力并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想自己吃东西,这种行为是故意的。

总而言之,儿童的运动发展规律通常是通过选择和判断来研究的,有时是通过简短的回答问题。在这些内容中,区分远近规则和大小规则尤为必要,这两者容易混淆。前者强调从身体完整性的角度看待运动发展,而后者更强调肢体。

内容来源:

热门文章

相关文章